3月30日上午9:00,海安市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、仲子书院联合在海安市仲子书院举行乙巳年祭祀卫圣仲子典礼,来自山东、安徽、江苏等地的仲子后裔暨各界代表齐聚一堂,礼敬先贤,慎终追远,传承孝义。
典礼乐奏《天下大同》,在礼生的带领下,主祭官、陪祭官自仲子广场牌坊出发,沿莲池两侧道路缓步前行至仲子像前,开展敬献花篮、经典诵读、虔诚祭祀、恭读祝文、鞠躬致敬等祭祀活动。亮烛、上香、供果、敬酒,典礼参照古制的同时,增加了诵读《论语》选段,进一步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海安仲子书院理事长、仲子七十二代孙仲跻和在采访中讲到:“现在讲民族自信、文化自信,举行这样一个活动就是希望大家知道并且能记住先贤子路的优点。他讲诚信‘一诺无盟’,也就是说只要子路承诺的,就不会改变。他是‘闻过则喜’,就是说有人讲他不好,他不是生气而是很开心......这些优秀的品格对有心的人,都会有一个教育作用。”
仲子,姓仲名由,字子路,位列“孔门十哲”之一,是孔子有名的大弟子,也是陪侍孔子最久的学生,儒家思想的主要实践者。海安仲子书院被全国仲子后裔作为仲子世家文化中心、活动中心、谱牒中心,组织编写了《仲子世家谱》。
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林光华参加了典礼,她说这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积极意义。“因为祭祀典礼在古代,其实是一个社会教育。我们会知道我们写进家谱的含义,是每一个平凡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血脉中找到自己人生的位置。每一个平凡人的努力都是会被看见的,这个是对所有人的意义。今天整个典礼是通过礼的方式跟我们的乐结合起来,儒家最内核的‘祭神如神在’,我们在纪念祖先的灵魂,是仿佛他在一样,所以我们在听着音乐、上香、行礼的过程中,养成的是一种敬畏之心,这种敬畏之心是我们做人修身的根本。”林光华说。
随着乙巳年祭祀卫圣仲子典礼的告成,所有参礼人员及莘莘学子移步海安蓉和怡心园笃行楼一楼会议厅,聆听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林光华教授的“爱与孝的实践”专题讲座。
林教授讲述了亲子关系是人伦中最重要的关系,从古到今对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都有重要的意义。讲座会从孔子、孟子说起,讲解什么是“孝”,什么是“爱”,“父慈子孝”背后的平等精神与代际传承美德的重要性。“孝”作为人生立足的根本,是“礼”得以建构的关键,礼仪之邦首先在小家庭中要体现出孝道与慈爱;阐发“孝”发生的基础及其发乎自然的动人之处,孟子为什么能做到“劳而不怨”——面对不公的对待仍然能尽到孝的伟大德行与动力来源。最后阐发当代如何进行爱与孝的实践,在平等、自然、教育中完善每个人的爱、孝实践行为,给家庭带来幸福,给社会带来安定。
最后,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、仲子书院理事长仲跻和表示:“传道、授业、讲学、立德、树人,传承历史文化,提升仲子书院的文化氛围,让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从社会文化保护中中汲取精华,增强文化自信,在创造中转化,在创新中发展,不断挖掘文化内涵,培育发展新动能,在此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。”